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1627崛起南海 > 第2161章

第2161章(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皋泄村所产的杨梅再怎么好吃,因为保鲜期有限,也就只能在舟山附近小有名气,自然也不会有商人专门跑到白泉镇来收购杨梅的副产品。但海汉对农产品开发有成熟的操作方案,一方面引导农民对杨梅进行深加工,另一方面让商务部门安排外销的路子。别说舟山本地的农户了,就算是归属大明时期的官府,也不u具备这样的运作能力。

这些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漂洋过海去到其他市场上,价格自然会翻着倍地往上涨,经手的商人们得了实惠,第二年都不用商务部再牵头,自己就会跑到舟山来订货了。而皋泄村的这些农户也会因为外销渠道的运转而得到实际的好处,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从事杨梅种植和深加工的劳作。

这个体系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村长王大贵受限于眼光见识,其实也并不是太清楚。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这种经营模式给皋泄村的百姓带来了非常实际的收益。

所以在王大贵眼中,到了杨梅收获的季节,其他事情都得往后稍稍,优先完成今年的采摘和加工任务。这不光是皋泄村村民的事,同时还涉及到今年要完成的一大堆商业订单,到时候要是交不出货,不但会影响村民们今年的收入,而且也会让皋泄杨梅的商业信誉受到一定的损害。

王大贵在年初的时候可是给丁子安打过包票的,今年要完成皋泄村增产增收的双目标,到时候完不成任务,独臂镇长绝对会来皋泄村找他的麻烦。所以昨天去镇上领新移民,王大贵办完手续赶紧带着人回来,今天一早就把新移民全赶进了果林,将其立刻投入使用。

只不过他文化有限,说不出《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这么具体的文献资料,也不会念叨“乡村五月芳菲尽,唯有杨梅红满枝”这样的雅句,只能给秀念讲讲“桃李饱丧命,杨梅医百病”这样的俗语。

当然了,在王大贵看来,无论是史籍还是诗歌,那都比不了来自海汉高官的称赞。毕竟执掌管理这个帝国的都是一些神仙般的人物,他们所表达的看法才最能够证明皋泄杨梅的价值。高官们说好,那才是真的好。

秀念倒是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他只是单纯地觉得这种酸酸甜甜的水果还挺好吃。一口气吃了五六颗之后,他才略带满足地对王大贵道:“可惜我的家乡没有这种美味水果。”

王大贵道:“这东西要讲究水土的,整个舟山岛上,也就我们这个山坳里所产的杨梅最好吃。就算你家乡有这水果,也未必能有同样的味道。”

秀念点点头道:“王村长说得是,而且此果柔软多汁,想必摘下之后也难以长期保存,应该很难贩运到外地,也只有在舟山岛附近才能有此口福了!”

当然了,就连秀念这样从镇上来皋泄村办事的官差,王大贵也没有放过,先抓过来用着再说。不过两人这话匣子打开之后,秀念一边帮忙一边听王大贵说了许多皋泄村本地的杨梅产业发展状况,当下也是听得颇有兴趣,没有再急着去见那些同样在忙于采摘果子的日裔移民了。

王大贵道:“以前是的确没办法往外地卖,有些年头收成太好了根本销不完,只能让其在枝头烂掉。不过石将军接管舟山之后可就不一样了,我们这里所产的杨梅可以用船送到几千里外的京城去卖。”

“几千里......那不得在海上走一个月了,难道不会坏掉?”秀念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

“石将军派来的农技师傅,教会我们如何用杨梅制成罐头、果干、果酱、果汁和果酒,这样一来,可以保存的时间自然就长了。”王大贵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经过加工之后,这些东西能卖的价格可比新鲜杨梅高多了!”

农产品的深加工可算是海汉的一项特殊产业,几乎在海汉统治下的所有农业区都有相应的产业,舟山自然也不会例外。农业部在舟山同样设有办事处,有一批农技员负责在这里传授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深加工技术。

把杨梅加工成各种农副产品当然并非海汉的首创,民间早就有类似的加工手段,只是海汉将这些加工手段科学化、标准化、量产化,让农家自产自销的少量加工,升级成了规模生产,并且为其提供了渠道和市场,让这些杨梅能够走出小小的山坳,成为在外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