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骑 >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阳明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阳明(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儒学的没落却已成定局,不复当年的荣光了。气氛便有些尴尬,方翰墨一进来便有些悔意,这一趟实在不该来的。

终究是老者厚着脸皮,轻咳道:“几位,可读过阳明先生的著作?”

长者为尊,方翰墨还是老实回答:“读过阳明先生的格物要旨。”

老者面色便有些欣喜,忙道:“那你且说说,可有心得。”

方翰墨只略一思索,答道:“己、礼,非一非二,克己即是礼,不别求礼。”老者便欣然笑道:“方氏子果然好学敏悟,克己即是礼,说得好呀。”

而泰州学派由此具有浓烈的平民色彩,门下弟子三教九流都有,所谓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就是泰州学派的观点,还是很接地气的一门学说。故此大明帝国对儒教,进行了疾风暴雨一般的批判之后,在开城十二年这个时间点上,还是逐渐恢复了理智。大明朝的读书人开始认真思考了,儒教有哪些思想是先进的

,可以继承的。于是乎,近水楼台先得月,阳明心学又被人提了出来。对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大明朝廷的态度是默许的。平心而论王阳明此人的学说,还是比较中肯厚道的,是大明朝有

良心的读书人,对本心的自我拷问,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个时期的大明朝廷,还是很开明,很务实的。

是夜,月色如水,方翰墨和几个同学要拜访的,便是隐居在西湖之畔的一位心学宗师。

西湖畔,居然草堂。

说是草堂,其实也有五间青砖瓦房,方翰墨几个公学生报了姓名,叫人通传,不一会便有一个妙龄女郎走了出来。

一个明眸皓齿的二八佳人,走了过来,说道:“兄长有礼,家父请几位过去。 方翰墨眼前一亮,忙还了一礼,进得青砖瓦房便瞧见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七八十岁了,须发如雪,精神矍锋,坐在一张醉鼻椅上,腰背挺直。这位老人家是谁呐,王阳

明的再传子弟,王良,还是万历朝的进士。游学,这也是大明人的优良传统,真正学术上的交流,不过有美相陪却生色了不少。

“末学后进,给王公见礼。”

“快请坐,坐吧。”寒暄过后分宾主落座,一侧是七八十岁的心学宗师,垂垂老矣,一旁确实英气勃发的公学生。这一对比,这就是如今儒学和新学的真实写照,阳明心学或许可以复兴,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