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买办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买办(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过后来又有人发现了更早的证据,国际乒联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到1902年初,天津便出现了乒乓球。

不过时间上其实相差不大。

李谕如果办教育,肯定要德智体美劳一起发展,而体育这一项,最省钱最好推广的其实就是乒乓球和篮球。

此后改开时期中国之所以先大力推进这两项运动,实际上很大程度也考虑了其投资小的优点。

三大球三小球里另外几项,足球、网球、羽毛球对场地要求都很高的,打起来花费也很高。

好在这些人总归家境不错,不然轮渡钱和火车钱都出不起。

在圣约翰大学,李谕还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东西。

“这是乒乓球台?”李谕惊讶道。

卜舫济校长对李谕能够准确说出它的名字有些小惊讶:“院士先生竟然认得这项运动?”

能不认识吗!以后都成国球了。

(很多人认为羽毛球也比较省钱,那是没有真去打过。笔者是个羽毛球狂热爱好者,只能说羽毛球在平民运动里,真心是花钱很多的。比如一个常规的亚狮龙7号羽毛球,五块多,十来分钟就打废掉。羽毛球也只能在室内,一点风都不行。对鞋、球线等等要求也较为专业。)

卜舫济突然问道:“院士要不要切磋一下?”

李谕问道:“哪里能够买到这些东西?我很想今后把它们安置在我开办的学堂中。”

卜舫济说:“我是在四马路的文具店看到的。我此前打过几次,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人喜欢。圣约翰大学里,学生要尽可能学到欧美的东西,我便安置了乒乓球台,将来他们出国留学,也能通过运动更好与美国学生相融入。”

乒乓球进入国内的时间有点小争议,大多认为大概1904年前后,是一个叫做王道平的上海文具商人,经常去日本采购新颖的文具用品时见到然后引入。

此时国内的文具确实少有适合新式学堂的,而随着新式学堂大规模开展,文具成了一个很大的买卖,去日本采购文具完全是很正常的行为。

王道平就是在日本看到了一场乒乓球表演赛,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对场地的需求简直太小,只需要一张桌子、球和球拍就够,于是采买了不少乒乓器具回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