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二十五章 青楼太子

第五百二十五章 青楼太子(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久大很快就顺利买下了10多亩地。

日后久大还会经历多次扩股,将来的股东更有黎元洪、曹锟、梁启超等人。梁启超非常关注,每次都要亲自拿出笔帮着列数计算股本有多少了。

总之久大的成立有很多背景,不然它很难在旧盐商的围剿之下存活下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范旭东本人能力出众,一直秉承着艰苦创业的精神。

久大初创,根基未固,厂房最早不过一个不起眼的小四合院,只有一对烟囱,在侯德榜加入之前,他既是经理,也是唯一的技师。

“可惜这里的土地也不适合建造太高的房子,”李谕又对杨度说,“虎公要不要入股?”

杨度说:“支持自家盐务公司,在下义不容辞。”

民国虽然比晚清的营商环境好一点点,但如果上头没人,还是很难搞。

李谕的公司就早早拉来了唐绍仪、徐世昌入伙。

杨度又对范旭东问道:“有没有定下名字,好呈请备案?”

范旭东的办公桌是特制的,比普通书桌长,抽屉下放铺盖,白天在这里办公、做化学实验,夜间铺开铺盖就是床。

开始的一两年都是这样。

而且范旭东很坚定地采取了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不再像以前办企业,集资的钱从收款之日起就要付息。这对于一个新企业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范旭东说:“就用‘久大’二字,久者,弥远也;大者,广博也,乃长久光大之意。”

“好极了,”杨度说,“呈报备案的事范兄不用担心,等回到北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通过。并且为了保护新生的久大盐业,未来二十年,百里之内都不准他人另办盐厂。所以你已经可以放心考虑股本募集之事了。”

李谕说:“盐商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别忘了专门招纳法律顾问。”

范旭东说:“我会记下。但我相信,只要是生产出比肩洋人的精盐,一切不在话下。”

有杨度出面,久大的第一次资本募集有许多大人物出钱,比如蔡锷、梁启超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