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辛亥科技帝国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南北合流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南北合流(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曰本?猴子也会开军舰吗?至于曰本曾经战胜过俄国的战绩,英国人不屑一顾。在北海打了一整夜,只击沉一艘英国拖网渔船,杀死四个渔民,同时误伤了三名俄国水兵,打败这样的一支舰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飞豹”汽车下线仪式后不久,上海光华集团花费重金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引进了一条重质原油裂解生产线,并购买了这项技术相关的专利使用权。与此同时,两条装载着重质原油的油轮,从墨西哥驶向遥远的中国。

相比优质的轻质原油,重质原油的价格便宜的多,但是裂解的工艺则要复杂许多,生产出来的成品质量也远远不及裂解过的轻质原油。重质原油在这个时代,问津着聊聊,价格比轻质原油便宜的多。放着东南亚的高档轻质原油不买,反而购买墨西哥出产的低劣的重质原油。除了说明中国确实极度缺乏石油,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基础的薄弱。宁可用低劣的便宜货,也不愿意使用价格更高的高档产品。

“飞豹”汽车出厂之后,乏人问津,因为缺乏订单,一共也没造几辆,倒是柴油发动机的生产线忙的热火朝天。生产出来的成品,大部分被运往包头的拖拉机制造厂,少部分则装船运往美国。上海光华集团悄悄在美国购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汽油动力拖拉机制造厂,开始了改扩建工程,并且申请了高花纹低压充气橡胶轮胎的发明专利。

安庆军谘府里,柴东亮正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悄然做着准备。他现在的目光投向了东北和河南,他深深的知道,在黑龙江的肇州和萨尔图,那里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储备,在后世,那个地方被成为大庆,在河南的濮水北岸,同样埋藏着储量不菲的石油,那里是后世的中原油田。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中国并不贫油。当然,如果是二十一世界那种消耗量就当别论了。

芜湖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飞豹”轻型卡车成为一个世界姓的笑话。两辆样车,同样都是冒着滚滚的浓烟,区别在于,其中一辆是柴油冒出的深黑色烟雾,另外一辆则是木瓦斯燃烧冒出的灰色烟雾。

柴油汽车早在一八八六年就被德国人迪塞尔发明了,一把九二年,他的产品问世,销售了二十台,距今接近三十年。只可惜,这种极为不成熟的技术给发明人带来的不是滚滚的金钱,而是至死都没还清的债务。就在一年前,迪塞尔在横跨英吉利海峡的轮船上,纵身一跃投海自杀。

狄赛尔的柴油机确实存在着不少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量。由于柴油机汽缸压力比汽油机高很多,因而柴油机的缸体要比汽油机粗壮许多,同时早期的柴油机为压缩空气使用的空气压缩机质量也非常巨大,这就使得柴油机整体上十分笨重,极不适应当时骨架还很娇小的汽车。

三十年之内,迪塞尔发明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和柴油汽车,几乎无人问津,所有汽车制造厂和发动机制造厂,都认为柴油机是无用的废物。

芜湖汽车制造厂造柴油动力卡车,已经够好笑了,更好笑的是,另外一辆汽车竟然是烧木柴的。卡车后面的车斗里,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木瓦斯发生器,木炭隔绝火焰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瓦斯气体被当作汽车的燃料。载重量两吨的汽车,就靠着这么一点可怜的动力驱动,速度堪比蜗牛。

不过,中国出产的石油,绝大部分是被重质原油,裂解工艺较为复杂,含杂质也较多。但是,重质原油却是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作为基础材料工业的石化,将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到了二十一世纪,重质原油的价格甚至一度超过了优质轻质原油。

为了大庆和河南的石油资源,引进美国的重质石油冶炼生产线也是势在必行,至于用木瓦斯驱动的“飞豹”汽车,不过是放了一颗烟雾弹罢了。

原本以为又要看到什么最新科技的记者们大跌眼镜,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芜湖汽车厂和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关系,行业内尽人皆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无论在汽车制造还是发动机制造上,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银色幽灵系列使用的v型八缸汽油发动机,质量举世无匹。

经过仔细分析,西方的记者和政客,想通了一个问题,使用柴油和木瓦斯作为动力,并不是偶然的。在西洋人看来,中国是个极为缺乏石油的国家,陕西玉门油田那点产量放在全世界不值一提。完全依靠进口的话,成本又太高,而且会极大程度的受制于人。使用技术很不成熟的柴油发动机,将价格低廉的柴油和木炭当作燃料,是中国人不得已的选择。

西方的汽车制造厂的老板却不像政客那么死板,他们发现,“飞豹”牌轻型卡车的柴油发动机重量并不是很大,而就在同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英国、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申请了柱塞泵式喷油器的专利。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一直执汽车制造和发动机制造的牛耳,它的一举一动都是汽车行业的研究方向。柴油发动机重新进入了西方列强汽车制造厂老板的视野。

资本家对财富的嗅觉,永远比政治家更敏感。

至于木瓦斯作为燃料推动汽车,则令资源极度匮乏的曰本人产生了兴趣。不过,这种兴趣并不太大,曰本国内暂时还没有能力顾及民用的科技。新式军舰大部分都已经采用了重油作为燃料,曾经风靡一时的英国威尔士白煤,已经成为昨曰黄花。极度缺乏石油的曰本,将目光投向了盛产优质轻型原油的东南亚,传统殖民国家西班牙、荷兰感到了来自东方岛国的巨大压力。在东南亚拥有众多殖民地的英国,则无动于衷,在唐宁街的政治家看来,敢对大英帝国动手的国家,恐怕只有欧陆霸主德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