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将军烈 > 第717章 李白坐牢

第717章 李白坐牢(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青莲?当然认识,青莲居士才情满天下,天下读书人和官员不认识他的只怕还没有吧?当年我在长安做金吾卫将军的时候时常与李青莲在玉真公主的玉真观一起饮酒,听他朗诵诗歌怎么,杜先生认识他?我记得李青莲今年只怕快近花甲之年了吧?你可比他小不少岁数,难道你们认识?”

杜甫道:“甫与青莲居士见过两次,第一次见面就引为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第二次见面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见过了,如今算来也有十多年了吧昨日我听到一个消息,青莲居士目前被浔阳官府抓了,被投入浔阳狱中”

“哦?”赵子良听了这事颇为惊讶,“这是为何?难道李青莲犯了什么事?”

杜甫道:“去年六月,青莲居士在庐山隐居,时永王多次下达聘书,希望他入幕辅佐,去年年底,青莲居士几经犹豫还是决定下山。今年正月,青莲居士在永王军中,永王在丹阳兵败之后,青莲居士担心被视作同党,因此南逃,不想在浔阳被抓,事情就是这样。听说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极力救之,但仍未有结果。皇帝虽然对永王家小宽容,可也很不满其部将和幕僚蛊惑永王起兵叛乱,因此青莲居士目前还关在浔阳监牢之中”

赵子良问道:“你为何跟我说这事?”

赵子良扭头接过写好的捷报看了一遍,拿出印信盖了印,点头还给杜甫道:“好,就照这么派人送去长安”

杜甫把捷报包好,叫来一个信使送了出去。

赵子良抱着胳膊在沙盘前走来走去,思索着下一步对敌之策,同时他还有控制着平叛的节奏和步伐,平叛时间耗时太长对国家损害太大,容易伤到根本;而平叛节奏和步伐太快了也不行,一方面容易造成军中将士们疲倦、战力下降,另一方面会增加后勤补给的困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让赵子良不敢太快平息这场叛乱,太快太容易会让皇帝和朝中文武大臣们觉得太简单、太容易,他们就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日子、不会重视他们曾经犯下的过错,不会记得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功劳。

最重要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无论任何时候,朝中都不缺奸佞小人,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拖后腿、下黑手、背后捅刀子的事情,他们最在行。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文武大臣们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利益,今天是敌人,明天也有可能是盟友,最不能信任的就是这些没有任何节操的朝廷大臣们,为了利益,他们连祖宗都可以卖掉。

说实在的,赵子良觉得自己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奋斗的了,已经是官居正一品的朝廷大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大臣已经到顶了,权势再增大也不可能高过皇帝,再说他也没打算篡夺大唐江山,不是不能,而是不可能,如今大唐气数未尽,才刚刚从鼎盛时期走开始走下坡路,距离灭亡还早着呢,这个时候造反,无论任何人都是找死的节奏,因为天下百姓们还没有改朝换代的任何想法,大唐王朝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天下所有人的骨子里都大唐的烙印,其他国家和西方世界都把唐朝子民称为唐人,试问在这种意识形态下,造反又有什么前途呢?历史上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起来,中间有一个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为什么?因为百姓们的骨子里仍然残留着大唐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唐朝灭亡之后仍然影响了两三代人才开始消退。

而且从本身的内心来讲,赵子良并不愿意骑兵造反,不但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内心也过不了那一道关。但是,赵子良也不是那种任人宰割、随手拿捏的人,所以他必须让自己在民间有足够的声望,在军中有足够的威信,手里握有一定的兵权,朝廷中即便有人向皇帝进谗言害他,皇帝也要考虑对他动手所带来的风险。

行军打仗需要控制进展速度,这就如同两个人下棋一样,其中一个人棋力高超一些,击败对手很容易,但想要控制势态走向和下棋的进度,棋力没有到一定的程度,根本就控制不了局面,这才是最难的

“大帅”

杜甫的声音把赵子良从思索中惊醒过来,他扭头问道:“杜先生有何事?”

杜甫问道:“大帅可知道李白此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