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奸雄天下 > 第242章 谁是明王 第四更

第242章 谁是明王 第四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坚王炎父子的脸色也同时大变,两人虽然都认可陈德兴的言论,但是这样公开和官家唱反调,这到底想干什么两人的目光不由就往陈德兴身后排成四列纵队,肃立不动的3000精锐望去

文天祥却一脸肃容,频频的点头,似乎颇为赞成陈德兴的言论。

对于蒙宋和议,他是持反对意见的。明明是战胜一方,又是给岁币,又是嫁公主,官家还要认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忽必烈当哥哥,真是让人气闷到了极点。好不容易鼓动起来的民气,这段时间也一泄再泄。除了一些太学生和年轻士子还聚集在文天祥周围呼吁抗蒙,临安城内几乎就没有什么抗蒙的言论了。没想到今天陈德兴一到,就有那么多民众聚集起来欢迎,抗蒙的民气也有再次鼓起来的迹象。

如果能趁热打铁,联合一批士子和太学生上书官家,这大局未必就不能挽回

陈德兴这时候已经演讲完毕,翻身下马,满脸堆笑的走向迎接自己的官儿们。江万里算是和他有点交情,多迎了一步,笑着说道:右武一路辛苦前此川江鏖战,正是保住了大宋江山,右武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这时又有人喊出了收复中原的口号,一部分围观的民众显然有些意外,不过更多的人却是大声的附和,口号声顿时喊得震天动地,气氛一下子就高涨到了极点。

陈德兴显然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场面。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只当是光复小报的宣传有了一些效果。

他微笑着频频向民众点头招手,气色和神态出奇的和蔼。也不去忙着和前来迎接的几个大官招呼,而是满脸笑容的举起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兄弟虽是淮人,但却自幼长于临安,诸位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临安城对陈某的养育爱护,陈某人此生何敢或忘陈某这一路走来,孜孜以求的就是给临安父老。给江东父老,给全天下的汉人一个太平。而临安的太平江东的太平全天下的太平,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没有江东的太平,临安如何能够太平没有两淮京湖四川的太平。江东这点地方又如何太平若是兄弟去年在涪州战殁了,鞑子大汗夺了四川京湖,下一个要攻取的不就是江南的花花世界吗而要让四川京湖两淮太平就必须夺回中原。把鞑子统统赶回草原上去。这样我们汉人才会有太平,我们的江南才会有太平。这临安城才会有太平

陈德兴也拱手笑道:下官那点微薄之功如何能同学士的运筹帷幄相比若无学士在江陵重庆运筹,哪里能有川江大捷陈某一介武夫,只是听命行事而已。

底下的人们听到这番直白到没有任何掩饰的表白,同时怔了一下。在蒙宋议和大局将成的时候。公开叫嚷收复中原可真是在作死了要是有个公主傍身还好官家就一个闺女,怎么都不能让闺女守寡吧可眼看着公主殿下就要归真金王子了,陈右武还这么不知死活,难道真的不怕去风波亭走一遭

在场的陈淮清陈德芳父子听到这番表态,都觉得眼前一阵金星直冒仿佛已经看到陈氏一门被陈德兴拖累,要被窜贬琼州了

马光祖和江万里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流露出了惋惜的神色。皇城司和御史台的耳目一定就在萧山渡码头这里,今晚上官家就能得到皇城司的密报,明儿一大早御史台的弹章就会递上去

虽然不会立即下御史台狱,但是等到献捷大典结束,差不多就该要穷治其罪了

如果这位陈右武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收敛,还要继续多嘴,甚至上书反对议和,那么也不排除在献捷大典结束前就下御史台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