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君临战国 > 第0467章 深入人心

第0467章 深入人心(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关于儒家、医家、农家等,可向中原继续发布求贤令,有学识者,可入燕国太学讲学,待遇和俸禄,不会低于从政官员,在太学认知的名士,虽然没有在朝廷为官,但是同样有爵位,逐级递升,享受较高俸禄;学院学生,每年要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朝廷予以录用,成绩劣者,予以退学革籍。”

辰凌深知‘科教兴国’的重要性,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很快分崩离析,人们只知暴政亡国,以讹传讹,把秦始皇比作了历史暴君第一,其实秦始皇雄才大略,干了很多伟业,统一之后,每日批阅竹简数车,‘勤劳本事’‘夙兴夜寐’‘朝夕不懈’‘视听不怠’以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谓勤君。

但之所以很快灭亡,原因很多,但是主要还是来自秦法,当年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大,但是律法太严,奖励军功,天下安定后,没有及时改变秦法,仍以严刑对付六国遗民,征战沙场的军吏,全部派到各行主持政务,不知以文官治理地区,那些军吏行伍出生,以战争阅历和手段主持地方行政,政风严酷粗暴就很自然了。

因此大泽乡起义后,打出口号‘天下苦秦久矣’,并非完全指秦始皇个人残暴,而是痛指秦法、秦吏,对整个秦国朝政的排斥,暴政并非一人所致,而是所有秦朝官吏。

另外,秦国灭六国之后,在文化上,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废除私学,以吏为师,焚书坑儒,排斥中原文化,以相对落后偏激的西秦文化,来代替较为进步的中原文化,导致六国遗民与秦国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造成了根本对立,这种文化对立无法化解,秦始皇死后,天下暴乱,推翻秦政也是历史必然。

奈何赢珂儿一门心思放在‘辰凌’身上,对于这门联姻,真是寻死的心思都有了,要不是关乎两国远交结盟大事,她中途就要以死明志了,到了燕国后,终日以泪洗面,看得易太后都是一阵心酸,苦心相劝,却又不能说出真相,也很为难,于心不忍。

辰凌回宫后,立即召见朝廷重臣,乐毅、苏秦、剧辛、郭隗、淳于臻、苏代、荆燕、顾彦章、杨延和、纪绛、徐渭公、张贽等人,询问这一个月来,军机政要、新法推行的情况。

乐毅回道:“禀大王,田地、赋税、兵役、官制、律法等十论檄文相继抄送到各郡县乡里,变法推行两个月,已经趋于平稳,大势稳定,有一些闹事者,皆出于老宗族年长一辈的人,蛊惑族人反对变法,不过一些年轻族人获得了土地,收成良好,有了独立做户主的权利后,已经逐渐脱离宗族的影响,对变法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辰凌问道:“派到各郡县任官的士子们,表现如何?”

苏秦道:“这些士子经过筛选,品质都是上佳,吃苦耐劳,适应了我燕国暂时的贫困,在地方执政为民,推行变法,都有些功绩,维持新法稳定下去,没有问题。”

相比之下,刘邦建立汉朝,上台之后,采取宽松的律法,以进步的中原文化普及汉朝人,使得文臣武将的思想能尽依附在朝廷主流思想上,即便他最后清扫九个异性诸侯王,即便有六国遗民存在,但是不在有人对抗,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辰凌就是要在对中原六国动手之下,先把燕国文化打出去,让所有人逐步认识到燕国文化的优势,文人归属,以学习燕文化为荣,那时候,燕扫六国,难度就会减到最低,思想为武器,一点不比百万雄师弱多少!

“那就好,建立太学的事情准备如何,秋季能否向燕国全境,以及中原士子发邀请函,选拔入学,进行教学,授业学习?”

苏秦回道:“正在着手准备,学府已在建房添舍中,墨家提供了匠师、算术、工物、炼药等多方面士子,进入太学中任祭酒、博士,臣又派人送书信回鬼谷宗,请来专修纵横家、法家方面的名士下山,到太学中任教,授业解惑,目前道家、儒家、农家、兵家、医家还缺少相应的士子。”

辰凌点头道:“燕国太学,就是要广纳各家各言,传授学识,让燕国子弟,接受各家思想学术,培养各方面人才,为国效力,寡人之意,在太学之外,另建立一所军伍院校,培养一些青年将领,

这件事就交给枢密院,剧辛来负责。”

剧辛拱手一礼道:“臣领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