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九章 大王

第九章 大王(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过了一段时间,松漠郡王李失活再次召见了崔启高,答应帮助他回国起义,并愿意资助他钱财,可谓待之甚厚。但崔启高知道李失活和自己又没有什么深交,这么对待不过是为了帮助中原内斗罢了。其实这招晋朝朝廷也经常干,在周边不断想法分|裂别国内斗以期制衡,只要利益冲突,自己人制衡自己人并不是汉人的专有。

李失活把这事交给了盟友奚人,奚人的办法是将崔启高要回国的那些人分散护送。此时河北北面虽有山川屏障,但无连续的长城防御工事,少量的人要过境并非难事;另外奚人还通过马市将崔启高的人带过去。有时候战争的形式并不一定是两军对垒摆开作战,多种手段也许也能达到战场上取得的成果。

不料事情在进展中出了点差错,有两个人在河北关隘被查出来是营州逃犯,被抓起来了。拷打后一诈,他们把知道的计划都向官府抖了出来,说要在滑州起事。

正巧河北道采访使杨思道在幽州四处派人考察民情,他又是迎合政事堂主张推迟长城工程的一派,正在四处寻找论据;而地方官知道他的政治主张,出于奉承的心态就忙写了一份细作的供状递到了杨思道那里。

杨思道依据这份供状,派人联系镇守营州的张五郎,知会他送一份崔启高的资料来。张五郎把事儿安排给幕僚,幕僚一查崔启高等流放犯在汝罗城守捉的辖区内,又让汝罗城守捉上报报告。这事儿是几经辗转,还好此时晋朝官府各级政令法令通畅,辗转几回也没耽误了事。汝罗城守捉只得将崔启高借矿山事故率众潜逃、投奔契丹、袭击黑山堡等事儿写成文报了上去。

崔启高再次鞠躬结束这次谈话:“感谢大王的款待,我听说在草原上愿意分享食物的人就是朋友。”

李失活应该会找人得到更多的信息然后和八部酋长通气之后才会实质性地帮助崔启高,所以要等一段时间了。崔启高也没闲着,向松漠府请求回到了自己的人马中。

在大贺禄的地盘上崔启高的人得到了帐篷牛羊粮食等物资,构建起了一个营地,他袭击黑山堡之后又裹挟了几百壮丁,现在手里已经有七八百人,绝大部分都是有体力的青壮,是一股初具规模的人马了。

崔启高读书明理有见识有头脑有主见,干起事来一套一套的,在大贺禄的地盘上也没闲着。他对部下说:“若是没有军法行伍,人再多也是乌合之众。打黑山堡时如果不是出其不意偷袭、晋兵没来及结阵,咱们几百人打他们一队人马谁胜谁负还未可知晓。为何?我们没有建制没有规矩,一旦遇到挫折所有人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结果只能随众乱跑,极易溃败。”

于是他便挑选出精壮的人组成三个步军团,因为没有战马。并任命校尉、旅帅、队正等各级军官,不顾天气寒冷开始操练。其他人作为军随,负责看管牲畜升火造饭以及打造兵器,这些汉人本身就各有技术,铁匠作坊也很快构建起来。没多久,契丹人还想用牛羊牲畜为交换物向崔启高订购盔甲。

张五郎的幕僚派人将公文送到幽州,杨思道又多了一份依据。他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立刻以供状和营州公文为凭据写奏章上书长安。这份奏章有凭有据,有充分的理由论证修长城可能导致叛乱。杨思道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在河北又立了一功。

崔启高一番治理,部下都知道自己该干嘛了;然后他又与谋士起草军法二十条,每日向部众重复灌输,大伙又知道自己不该干嘛了。汉人本来就勤劳守规矩,一立足下来几百人就搞得有声有色,根本没有犯人和奴隶的做派,很快就让契丹人刮目相看……如果崔启高等人要在这里长期生活,估计他们还能设法搞到种子开垦军屯种地。

一次大贺禄来观看崔启高的营地,忍不住赞叹道:“难怪汉人如此强大,还有数以千万这样的人啊。”

崔启高道:“几百人和几千万人是两码事,几百人能各司其职亲如一家,但几千万人还能亲如一家么?”大贺禄脱口道:“内斗。”

崔启高若有所思地说:“咱们汉人最擅长的就是拉关系和内斗。”

大贺禄“哈哈”大笑,大约是觉得崔启高揭自己的短比较好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