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75节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75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守关军吏听对方只是个舍长,遂不再盘查。

司马睿在宋典的帮助下穿过河阳,南渡黄河,来到被张方控制的洛阳,成功救出了母亲夏侯光姬,随后火速逃到自己的藩国——位于东部的徐州琅邪郡。

司马睿在后面还会有很多故事。这里,我们暂且先把他放下,再来看看另一个逃离邺城的重要人物。

逃出邺城:匈奴王

要讲述下面这个人,我们必须要把时间线往前倒很久很久。

我们要说的这第一件小事,便是发生在司马睿身上。

“三叔(司马繇)因为一句话就被司马颖给杀了……”时年二十九岁的司马睿吓得坐立不安。

不行,待在邺城早晚会步三叔后尘,必须得逃出去!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司马睿在侍从宋典的陪同下悄悄潜逃出邺城,踏着泥泞往洛阳而去。他为什么要去洛阳?这是因为他的母亲夏侯光姬仍身陷于此,他急于把母亲接出来一起回琅邪藩国。

心急如焚的司马睿骑马一路狂奔,侍从宋典被远远甩到了身后。等他来到黄河北岸的重要关隘——河阳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已是孑然一身。

距晋朝建国四百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匈奴,却被栾提冒顿(栾提是姓,冒顿是名)单于(匈奴部落首领的称呼)打得惨败。刘邦迫不得已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一位皇室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结为兄弟。从此,冒顿的子孙世代多改姓刘。公元48年,匈奴内部分裂成北匈奴与南匈奴。北匈奴在南匈奴和汉朝廷的轮番攻击下不断西迁,后来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南匈奴则依附汉朝,定居河套地区(黄河“几”字弯流域)。到了东汉黄巾党起义时,南匈奴羌渠单于的儿子于夫罗率领一支匈奴兵增援汉朝廷,恰逢南匈奴发生政变,羌渠单于被刺杀,于夫罗留在中原,最终归顺了曹操。曹操为进一步分化匈奴,又将南匈划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并任命于夫罗的儿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四部也都由刘姓匈奴贵族担任,一举终结了匈奴单于王朝。

左部帅刘豹从此定居山西太原郡。

正始末年,公元249年,太原郡刘豹的府邸洋溢着一片欢庆气氛,刘豹喜得贵子。也就是这一年,魏朝权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将曹爽一党尽数诛灭。司马懿当然想不到,这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未来会给他的子孙带来何等严重的影响。

刘豹为儿子取名刘渊。刘渊打小接受汉族文化熏陶,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和《孙吴兵法》,在武学方面的造诣也相当出众。另外,这支定居太原的匈奴刘氏家族与同郡的王家——太原王氏来往甚密,刘渊母丧期间,王昶(魏朝名将)派人前去吊唁,王浑、王济父子跟刘渊更是交情笃深。

刘渊二十五岁时以匈奴人质的身份迁居洛阳。晋朝初年,王浑多次跟司马炎举荐刘渊为官,王济甚至提议让刘渊担任东南方面军事统帅对抗吴国。

“宋典真够磨蹭!”司马睿低声嘀咕着,往关门处走去。

“站住!”守关军吏横戟拦住了司马睿,“奉皇太弟之命,任何官员不得出关!”

糟糕!早知道应该假扮成平民。司马睿这才意识到自己穿的衣服太好了。

在这危急关头,侍从宋典从后面追了上来。他瞧见窘迫的司马睿,立刻猜到是怎么回事。

宋典急中生智,故作镇静,骑着马慢悠悠来到司马睿身旁。接着,他像对待下人一样拿马鞭戳了戳司马睿,嘲弄道:“官府禁止权贵通行,没想到你这个舍长(管客栈的低级官吏)也算权贵啦!”言罢,开怀大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