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最强牛皮王 > 8、技能的正确打开方式

8、技能的正确打开方式(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完了,我感觉我就要失去我的发发了,这胖子的表白逼-格太高了,这散文念得也是没谁了!”

“大师级的朗诵!可是,我还是想问说好的完美低音呢?”

“嗯,这个很圣母,但是为什么我不反感呢?”

在直播间朗诵散文的确是个毒点,特别是对于没有颜值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罗灿此时直播间没有一条的弹幕却不是因为他刚才的朗诵把人都给毒跑了,水友们和岑一发一样,都迷失在了罗灿用声音构筑的那个月色下的小荷塘旁。

有不少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水友甚至能从罗灿念出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作者的那种抑郁,联想起了华夏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经历的那段黑暗岁月。而那些白丁水友则是仿佛置身在一个洒满月光的小荷塘边上,听着蝉鸣,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荷花香,沉醉得不能自拔。

罗灿选择在直播间里朗诵这篇散文,的确是下了点功夫的。这篇《荷塘月色》被选在了中学的语文教材中,知名度很高,大多数人对它的创作背景都有一定的了解,听起了也比较容易“入戏”。再则这篇散文的画面感很强,曾经有学者评价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如同“工笔画”,景物描绘精雕细刻,细腻传神,此言放在《荷塘月色》尤为确切。加上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一向追求“谈话风”的语言境界,鲜有生僻的字词,就算现代人听起来也没有隔阂感。最后,在优美文字的基础上,加上了“塞壬之声”这个金手指的加持,岑一发和一众水友当即就沦陷其中,忘记了发弹幕了。

“前天在一家在小面馆,看了一期央妈一套的《朗诵者》,看到濮大爷为感谢年少时为他施行矫正手术的大夫,念了一篇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的节选。我也颇有感触,在这里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篇老舍先生的散文。”看到直播间里观众人数还是停留在被锁定的两万人,但屏幕上却没有一条弹幕出现,生平第一次做直播的罗灿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念自己准备的第二篇散文。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罗灿并没有和濮大爷一样只选了一段来朗诵,他是念完了整篇《宗月大师》。这篇散文前半部主要是讲述了老舍先生因为家贫读不起书,在刘大叔(宗月大师)的帮助下读了私塾和中学的事情,后半部则讲述了宗月大师大致生平事迹。

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篇幅要比《荷塘月色》长好些,罗灿花了十来分钟这才朗诵完,和前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一样,老舍先生的在这篇散文里只是用了极其浅显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宗月大师,然而正所谓“返璞归真”,这字里行间能让人感到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真诚的崇敬和感恩。

“大家也许并不是十分了解这位宗月大师,他是有名的爱国僧人。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北平城,北平周边战场上数千具华夏军民的尸体暴露荒野。RB人不掩埋华夏军民的遗体,而许多中国人因为怕被日伪政府怀疑“通敌”,也不敢去收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阵亡的抗日军民暴尸荒野,宗月大师毅然手举一面自己设计的大旗,领导数十名僧人和少数青年俗人,去掩埋中国军民的遗骸。大师一生行善,圆寂后出殡时,半个京城的贫民,自动走上街头为他送葬。他们都是受过他恩惠的百姓,成为沦陷的北平城内一桩盛事。”念完散文,罗灿把在百度上搜到的关于宗月大师的事迹向水友们娓娓道来。

“之所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篇散文,是想感激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嗯,特别是今天带着水友来捧场我场的发发。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许某些人正因为你的举手之劳而改变一生。正如同那几吊钱的学费,对于阔绰时的宗月大师不抵九牛一毛,但却成就了日后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一样。”罗灿说出这段自己搜肠刮肚准备了许久的结尾词。

“我擦,直播界的清流啊!还真是在直播朗诵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