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山海间 > 山海间 第120节

山海间 第120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对的,尽管神话传说里都记载大禹飞升成仙了,但姬小九怀疑他只是进入了山海世界——所谓的卒于会稽不过是个借口,毕竟至今也没有个明确的埋骨之地,更没有尸骨。

邵景行当时听课的时候就很有点不明觉厉,现在他就更觉厉了,因为九鼎就在他的眼前,就在这山海世界之中。

鼎有三米多高,鼎身近似正方形,古铜色,表面光滑,毫无锈蚀。

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些东西的奇异特殊之处——普通的金属别说在山海世界里搁上数百上千年,有几个月就能给你烂成一堆了。

不过更吸引人的还是鼎身上所铸的图案,邵景行还在目不暇接的时候,霍青已经指着最上方:“钟山!烛龙!”

邵景行应声转头,就见黑暗之中影影绰绰有巨大的影子浮现出来。随着霍青踏上那红砖铺成的路向前走了几步,淡金色的光已经隐约照亮了那影子的一只脚——不是什么人脚动物爪之类,而是一只鼎足,上头浮雕着一个矮小的人形生物,做双手抱鼎足之状。

“是个鼎?”邵景行惊奇地眯起眼睛用力看,发现那里还不只一口鼎,“一,二,三……九,九鼎?”

第145章 地图

关于九鼎,各类书籍里所载颇多,大体都是说禹在治平水灾之后,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夏商周之时朝代变迁,九鼎也跟着迁都几次,但在周朝灭亡之后,九鼎便不知下落了。

也有人说周九鼎并不是禹所铸的九鼎,只是周朝仿制的。

九只鼎虽然等高,但宫殿中心却是一座高低错落的青砖砌成的台子,九只鼎摆在上面,无论从哪一面看过去,都能一眼就看到全部的鼎身平面。而最高处的那只鼎上,正铸着一条口中衔火的龙。

这些鼎都是古铜色,上面铸的图案自然也是古铜色,只是因为浮凸而起,被光线一照便显出了清晰的轮廓。而那条烛龙,却是下半条身体盘在鼎面上,上半身则从鼎边上探了出来。

这种铸造法与普通的鼎有极大不同,从鼎面上探出来的四条龙颈在鼎上方聚合到一起,合成了一颗仰面朝天的硕大龙头,龙口中还含了一块足有甜瓜大小的红色宝石。

这块宝石上尖下圆,形状不太规则,但不知是被什么打磨过了,表面光滑圆润,质地又通透,被光线一照便熤熤生辉,真像一团跳动的火焰一般显眼。

这样的安排,很显然就是在告诉大家——这烛龙是重点!

还有说秦灭周后便将九鼎迁于咸阳,但因为秦朝无德,所以秦虽然一统天下,九鼎却自己飞走了。

当然后面这个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金属铸成的东西毫无生命,怎么也不可能长出翅膀的。

但总之,关于九鼎的传说很多,但普遍都认为,大禹的确铸过这东西,而这东西最后也确实消失了。不过奇怪的是,实物不见也就罢了,可是连禹九鼎究竟是个什么形制,各种书籍中都没有确凿的记载。

倒是有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是说禹九鼎上铸了大禹治水期间遇到的各种异兽怪物,仿佛一本绘图《山海经》,为的是让大家以后看见这种异兽就有所防备。然而这也终究只是传说,因为上头所铸的图形也没有传下来,以至于现在的各类绘本上的异兽长得各不相同,看起来都不像一个妈生的。

因此,姬小九在给邵景行上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她觉得禹九鼎根本就没有现于人前,而上头即便铸了异兽的形象,也不是用来给大家搞科普的。她更怀疑,禹九鼎与山海结界的秘密有关,很有可能被大禹在临终的时候带入了山海世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