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403章 迎刃而解(上)

第403章 迎刃而解(上)(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胜利的切入点,一贯毒辣,可以节省八成钢筋,使用年限在二三十年的竹芯板,真要到了立项阶段,必然是一路畅通。

有了科技创新与便民的切入点,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目的呢?”

李胜利能切入关键点,邹锦这边也是老辣的,竹芯板可不止是竹芯板,还有朋友敌人一说呢。

“以马店集的门面房,或是宣传墙为基础,建立整合周边公社劳动力的建筑合作社。

做买卖开厂子,虽说不符合大环境,但要看做的是什么买卖,开的是什么厂子?

就目前供应的大形势来看,钢铁是紧缺的,但竹子是不缺的。

在南方经过粗加工之后,一节车皮能运送的竹料,也是几十上百倍于毛竹的,运输上没有问题,那这事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间。

毛竹粗加工后进京,我们把他变成可以替代钢筋的原材料制造出可以盖楼的预制板。

竹芯板的使用年限,虽说不如全钢筋的预制板,但二三十年应该是没问题的。

跟轧钢厂的李怀德合作,促成他那边的土造儿客车,建立厂房跟生产线,为建设添砖加瓦。”

依旧是立足稳健的解说,邹锦也算是服气了面前的这个小中医,想到中医这一节,邹锦的眼里再现异色。

有了房子就可以让各地来的中医师住下来,建筑合作社的工人么,那就不好说作用了。

打仗的时候,要讲用空间换时间,或是用时间换空间,那咱们就是以时间换资源。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将来,必将是物资充裕的。

不说将来只看眼前,至少节省八成钢筋用量的竹芯预制板,也有其必然存在的价值。

这算是生物学与力学的科技创新了,这是科学与科技的进步,解决的是民生的问题,哪里是什么买卖与工厂啊?”

听着李胜利理论扎实的狡辩,这话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邹锦,是听不出一点问题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