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水浒:我真是一个好官 > 第313章 抵达汴梁城

第313章 抵达汴梁城(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可北宋末年,宋徽宗登基,高俅得势,禁军命运改变。在这位三牙太尉,金营殿帅的统筹率领下。短短十多年,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直至现在这般,禁军吃空饷人数缺人的厉害。而且疏于训练,否则修桥补路,成为一群银样蜡枪头。

不一会儿后,众人先后看清城墙上军卒少而懒散。

李清照见军卒,东倒西歪,柳眉倒竖,满脸寒霜。本想喝骂几句瞥了眼赵良嗣等外人在冷声斥责:“天子脚下是的皇城,驻守的禁军何故这般松懈?万一有匪徒趁机作乱,再来补救却不为时已晚。”

李清照在汴梁城住过几年,那时候还不是这般光景。这些年来,只听说此处多么繁华,多么富庶。不曾想,看到的却是这般景象,堂堂国都如此懈怠。她这个爱国女词人亲眼目睹岂能不恼怒?

赵良嗣听到李清照所言,不以为意地笑了:“孙夫人有所不知,皇城坐落在中原腹地。四面有陪都京府,拥有重兵拱卫,哪有宵小之辈敢来犯?何况城外共有将近十万大军驻扎,京城固若金汤。”

汴梁城周围地势开阔,船队航行,城池轮廓有点清晰。孙新一行人站在甲板上,可以遥望汴梁城。

五丈多高的城墙绵延望不到头,宛若趴伏在地的巨兽。哪怕孙新见过后世的大都市繁华,看到这宏伟的都城和巨型城门也觉得震撼。没有起重机等器械,硬生生修建巨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其他人如孙二娘,吕方,郭盛等从未来过都城的军卒惊呼连连。露出一副乡下人进城的表情来,倒是让赵良嗣及伴当见了这一幕,不禁自鸣得意。

“哎,城高墙厚,却防卫不足。”孙新视力远超常人,最先看清京城。可当看清城墙上状况时唏嘘。

只见宏伟的城墙上却呈现出王朝灭亡前的景象。城墙上旗帜飘扬,驻守的禁军少的可怜。而且不是靠在墙垛上就是打着哈欠,纪律散漫,防御松懈。

“没错,老哥说得对。重兵驻扎,全是精锐之师,谁敢来京城闹事?”孙新边附和边握住李清照柔若无骨的小手。眼神示意她不要做无谓的争执。

他自己却在心里冷笑,赵良嗣这老小子尽说鬼话。天下人谁不知帮闲流氓出身的高俅成为大尉后,将大营内盖上了花园楼阁供自己居住,还把禁军当成免费的劳力,军队不训练,只让他们盖房子来赚钱,军中没有一技之长者,只能自谋生路。

譬如汴梁城中挑夫走卒、泥瓦工匠,看家护院……,只要是能赚钱的营生,都有北宋禁军的身影!皇城禁军除了装备更加优良,不比地方军强多少。

卞祥,吕方,郭盛等军汉从为皇城宏伟震惊中回神。随后走远一些,眉来眼去,多有对禁军的不屑。

不及蓬莱府登州城十分之一。

连几个县城甚至集镇上的守卫力量都比这强得多。孙新稍微跟蓬莱府那边做一下比较,心中有数。

宋朝腐败到这种地步,真的是没落了。

要知道大宋禁军是保卫天子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可以说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天下精壮的男子都当上了禁军,一开始的宋朝,对于军队的管理十分严格,北宋最巅峰时期的确是有八十万禁军的。

宋仁宗期间,这一数字还达到83万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