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55章:东南巡阅府

第55章:东南巡阅府(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薛公使在去年9月患病,在英国医治修养后归国,驻英公使1职暂由参赞辜鸿铭代理。

虽然薛福成年事已高,但考虑到外务总司确实缺少真正有经验的外交家坐镇,所以左孝威还是将这个职位交给了薛福成。

而薛福成也没有推辞,将自己的精力又投入了外交事业。

2月18日,薛福成在江宁会见了日本全权办理大臣6奥宗光。

“司正阁下,您好!”6奥宗光站起身向薛福成鞠躬。

外交方面,东南巡阅府的方针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量不在这段时间进行较大的外交条约变更,缓和列强情绪。

在内政方面,为了尽量快速的平复民众因这场变革而带来的恐慌,东南在中下层的行政治理基本保持原样。

但在上层,左孝威与因病离开前线的左宗棠、诸多幕僚1同讨论,在左念微之前设计的1府诸司制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1府即为东南巡阅府,总管东南立法、司法和行政大事。

下设诸司,如律令总司,审刑总司,外务总司,6军总司,海军总司,税务总司,监察总司,工商总司,农业总司,交通司,贸易司,学政司,民政司等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9大总司,每天都要应付大量的人和事。

而最缺乏人才的外务总司又恰好是最忙的部门之1。

清朝不重视外交,全国上下有经验的外交官拢共就那么几个,1人身兼45国公使,67国参赞是非常普遍的,全国上下都驻外公使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个,外交人员主要是参赞和领事,5十年间,加起来也就百十人。

但左念微却是十分重视外交的,1886年,左宗棠在江宁开办了两江书院,1887年,左念微在上海开办了南洋公学,再加上船政学堂等公私办学校,现在的东南外务总司已经有了近两百位职员,勉强能够应付需要。

外务总司的现任司正是前驻英公使薛福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