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鹅的三国 > 第四十七章 交错而过

第四十七章 交错而过(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蕲春与柴桑之间昼夜安排船队往来巡哨。

这些巡逻船队既能顺流而下,又能借东南风逆流行船;所以巡逻效率高。

因与荆州对抗激烈,人力又十分宝贵,所以蕲春附近并无军屯据点、烽火台之类。

江东不缺军屯用地,没必要蚕食压迫黄祖。

大军征伐依赖舟船运输,也不缺粮秣补给,从后方携带即可,没必要在前线军屯。

柴桑口,周瑜水寨大营。

清晨江雾弥漫,与炊烟混做一片。

与往日一样,周瑜翻阅军书。

比北方好一些,周瑜经手的军书都是纸,不是沉重、臃肿不便的竹简。

只是江东造纸技艺远不如乱世前的北方,他用的是普通竹浆纸。

所以柴桑口大营只负责阻截荆州方面的侵扰,充当屏障,保证后方生产秩序不受破坏;等后方实力积蓄完毕,再聚集力量与黄祖、刘表打决战。

得益于孙策,现在江东方面不缺独当一面的大将。

而荆州方面这几年能平荆南四郡,靠的是围城对垒,活活将长沙郡守张羡拖到病死,缺乏血战、大战经验。

占据中原的曹操又被河北拖住,如今江东兵强,只要攻下荆州,自能决战江淮,与曹操争锋中原!

哪怕孙策遇刺身亡,可江东军吏士依旧有高昂的士气,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

没有漂白工艺,就是最普通的竹浆纸,质地更像是烧的麻黄纸钱。

江东也有质量更好的桑麻纸,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

也就廉价的竹浆纸能供军用,用罢销毁即可;但重要的人事档案、军书名册之类的,还是以竹简为载体。

整个柴桑口防线以南岸柴桑大营为核心,北岸有浔阳口水寨。

这南北两座水寨大营组成了长江水道的咽喉,而上游蕲春则是江东防线的门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