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捡漏大师 > 第114章 又见大墓里的文物

第114章 又见大墓里的文物(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大家回到座位后,伤疤中年人说道:“现在大家都看过了,这件汉代漆盒以五万起拍,每次加一千,请大家开始竞拍。”

这个漆盒竞争非常激烈,不一会价格就被叫价高到十万,还有五六个人在加价,最后还是被不差钱的文娜以十八万元拍得。

接下来应该是重头戏,拍的是青铜镜,青铜镜是一组五个一起拍,这些青铜镜都普通版的,升值空间不是很大,陈勇和文娜都提不起兴趣。

拍完青铜镜,有人拿上来一只青铜提梁壶,这只青铜提梁壶侈口,长颈,溜肩,扁鼓腹,高圈足,肩腹部饰三道弦纹,两侧对称置铺首衔环,口沿处有两个环形钮,连接一扁弧形提梁,提梁饰双首共体龙纹,龙口衔环。

盖隆起,圆钮,边缘相对处各有一个小环钮,每环均套一截“8”字形链条,下端与铺首之环相连,使盖与器身连为一体。

接下来拍的是一只彩绘鸳鸯纹漆盒,是木胎,此盒形制精巧,作一鸳鸯形,头扁嘴长,颈下一圆柱形榫头,插入器身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一长方形方孔,上部盖为一浮雕夔龙。

全身髹黑漆,红漆绘羽纹,用黄漆绘一些圆点,腹部左侧绘撞钟和击磐场面,右侧绘击鼓舞蹈的图像。

它巧妙的将一只鸳鸯作为盒形,造型奇特,纹饰精美。

漆器历史是从商、西周、春秋时期,镶嵌、螺钿、彩绘漆器已达到较高水平。

战国、秦、西汉时期,形成五百年的髹漆繁盛时期。

这只提梁壶造型工整,体现了汉代铜器铸造精良的特点。

这只提梁壶身在灯光照耀下,还反射出光芒,保存的非常完美,这种提梁壶近年来出土的比较多,所以市场比较低迷,价格也就相对低。

以后想要找到进行买卖比较难,升值空间也非常巨大,虽然说国家是禁止交易,但私下里还是有很人进行买卖,只要不出国门,没被人举报,就不会有人管你。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工业的衰微并未影响漆工艺的发展。

唐、宋、元时期,主要髹漆品种已基本齐备,雕漆登上历史的顶峰;明、清时期,不同髹饰的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

这只漆盒拿上来,文娜就喜欢上了,悄悄在陈勇耳边说道:“弟弟等一下你帮我上去看看,这只漆盒是什么朝代的,要是到代的真东西我就拍下来。”

陈勇点了点头,这时伤疤中年人大声说道:“这是一只汉代漆盒,做工非常繁琐,纹饰又精美,有喜欢的上来看看。”

这次上去鉴赏的人有一半以上,过了十多分钟才轮到陈勇,陈勇早就远远的看过了,这件东西绝对是到代真品无疑,陈勇上来不过是做做样子,免得文娜说陈勇不靠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