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一三五章 兵变之四

第一三五章 兵变之四(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毕竟义州城也算是安全的后方,放着前线的广宁城和大凌河不去重修,而选择耗费大量的钱粮物资去修并非当务之急的义州城,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这样的声音在锦州、大凌河和广宁的士卒之中尤其普遍。

但鹿善继的为人,一旦下定了决心,又怎么会受到一些不同声音的影响呢,何况这还是皇帝亲自交代的策略,而且经过他的考察,他也认同了这样的策略。

所以,当宁远兵变的消息,在七月二十七日夜里,最终传递到他的手上的时候,他简直是又惊又怒。而此时的鹿善继,正在义州城中。

自从六月初以来,鹿善继理顺了蓟辽督师府,特别是辽东镇的人事关系之后,就带着满桂,及其所部的五千骑兵和宁远城中的近万步卒,押解大批粮草军需,北上义州。

建虏在义州筑城,一下子就把大明军队困死在了明末辽东这块棋局之上。

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不会继续放任这种情况发生。

早在蓟辽督师鹿善继赴宁远上任之前,崇祯皇帝就已经明确告诉他,广宁可弃则弃,大凌河可守则守,而义州则必须牢牢抓在手中,只有这样,在辽东方面采取东攻西守的大战略才能推行开来。

因此,就在鹿善继到任之后不久,就带着自己多年前就熟识的老战友满桂,先后去了锦州、大凌河和广宁,一路上既考察了如今的前线形势,也与满桂、金冠、何可纲、祖大乐、金国凤等辽东镇将帅统一了看法。

事实上,在历史上有很多真正的有识之士,都看出了辽东镇的困局所在,辽西主守、辽东主攻,同时撤守广宁的主张,一直都存在。

当然了,鹿善继北上义州,亲自指导筑城的同时,也奉皇命带上了皇帝特意派来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和葡萄牙退役军官高卡乌斯?特谢拉等二十多个红毛西夷,以及随同这些红毛西夷一起,前来辽东安置的十门朝廷新购的红夷大炮。

如今在意大利人卫匡国和高卡乌斯的指导下,经过义州城内外两万多军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座采取了西洋人的棱堡技术重新增筑的义州城,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了,结果却突然传来了宁远兵变的消息。

随行的辽镇总兵满桂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自然也是惊怒异常,当即就要带着部下的五千骑兵连夜南下,最后被鹿善继劝住,才没有立刻起行。

只是朝廷之上清流当道,东攻西守的战略在天启年间始终未能推行,后来到了崇祯年初,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所谓的辽东主攻,则没有人再提了,因为失去了东江镇的辽东,根本没有了进攻的能力。

东攻西守战略所说的辽西,指的是辽西走廊和宁锦防线,而辽东,则是后世的辽东半岛,即旅顺、金州和东江镇方向。

鹿善继带着满桂等人,在锦州、大凌河、广宁和义州走了一大圈之后,于五月底回到了宁远,并且很快就与辽镇总兵满桂、辽镇监军陈仁锡等人达成了一致,决心尽快执行崇祯皇帝提出的东攻西守战略,放弃重修广宁城和大凌河城。

众人议定,以之前王之臣等人计划重修广宁和大凌河城的全部钱粮物资,优先保障义州城的修筑,为锦州城的西北方向和新设立的乌兰哈达都指挥使司增加一处利于防守的屏障。

鹿善继的决策,短期看可能是多余的,但长期看却是极为必要的。而这也正是辽东军中一些人有不同意见的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