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二一八章 熹宗归葬

第二一八章 熹宗归葬(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此,当崇祯皇帝来到德陵附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长长的神道,这也是整个德陵的中轴线。

神道由青砖铺就,两侧都是马匹、大象、骆驼、神兽、文臣、武将等一对对的石像生。

再往前,是一道石牌楼,叫作棂星门,再往里就是明楼。

所谓的明楼,就是一个碑亭,里面有神兽驮着一块巨大的石碑。

而这块石碑就叫神圣功德碑,或者神功圣德碑,正面写着:大明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神功圣德碑。

到了寅时与卯时交接之时,皇帝带领后宫一种后妃以及懿安皇后,各回自己居处休息。

内阁首辅李国鐠、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礼部尚书徐光启等人,则指挥着锦衣卫和内廷太监们,将熹宗皇帝棺椁运至午门外的辂车之上,然后带着午门外等候的其他有资格参与廷议的京官和勋贵武臣一起,簇拥着天启皇帝的棺椁辂车,在京师三大营精选士卒的护卫之下,先行出城,往昌平方向而去。

京师距离昌平天寿山陵区虽然不远,但也有六十多里的路程。而且一路上,但凡遇到桥梁或者幅度较大的弯道,送葬的官员勋贵们还要跪地大哭一阵子,所以需要的时间比正常行进要久一点。

熹宗皇帝生前从未乘用过的那架四轮辂车,如今成为他的灵车,前面十二匹白马拉着,后面则跟着人人皆着孝衣孝帽的勋贵京官们。

就这样,为天启皇帝棺椁送葬的队伍,一路上走走停停,官员勋贵们在内阁首辅李国鐠带领下跪跪起起,一直到了日头就要落山,才总算是到了德陵的外面。

其实,对于天启皇帝来说,不管是庙号熹宗,还是谥号悊皇帝,都不是太好的字眼,

别看前面有着一大串的好话,比如什么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等等,只是到了最后,落在一个“悊”字上,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就把前面的美好寓意给抵消掉了。

李国鐠就带着送葬的勋贵官员及大队人马,在这里停灵,一边稍事休息,一边等待皇帝驾到。

熹宗归葬德陵,这是一件大事。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要来,一来自己继承了朱由校的皇位,二来朱由校一生短暂而且命苦,实在是值得怜悯。

再说,如今有了御用的四轮马车,皇帝出行不再像过去那样繁琐复杂,趁机出宫走走看看也是好的。

内阁首辅李国鐠带着大队人马护送熹宗皇帝棺椁先行离开之后,崇祯皇帝带着其他关键人员,午时出发,前往德陵方向行进。到了傍晚时分,载着皇帝、皇后以及其他后宫人员的十数辆马车到了德陵外面。

到了明代,皇帝的陵寝自有固定的制度和规矩,德陵当然也必须遵从祖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