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二五九章 宝和公司

第二五九章 宝和公司(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今交给方正化提督的京师宝和三店,已经不再对外开展具体的商业经营了,比如经营什么珠宝字画、南北物产什么的,而是完全变成了宝和公司的管理机构,之所以还叫宝和一店、二店、三店,不过是为了不动声色、暗中发展而已。

其实,公司这个名词是一个土生土长、纯纯正正的中国名字。

孔子说,“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这就是公司这个概念最初的来源了。

所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提出改组宝和三店,成立宝和公司,方正化一点异议也没有,只是对外仍然宣成由其提督宝和三店,不为别的,习惯而已。

因此,如今的宝和一店,实际上是宝和公司的经历司,主管整个宝和公司如今分散在各地的大小掌柜的任免提拔。

太监们为了多捞钱,当然喜欢强买强卖,不光是打着皇店的旗号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而且民间不让买卖流通的违禁之物,也从来不在话下。

时间久了,万历皇帝背着骂名,大小太监得着实惠,同时破坏了京师商业秩序,到了万历末年,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公愤。

所以泰昌皇帝一登基,很快就废除了皇店制度。

不过泰昌皇帝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一个多月就驾崩了。

继位的天启皇帝一开始维持了泰昌皇帝的做法,但时间久了内廷光有支出,没有进项,也是个问题,结果魏忠贤一提皇店这个茬,他马上就又恢复了皇店,不过最终只恢复了三家。

宝和二店是度支司,主管整个宝和公司的运营管理及财务收支。

宝和三店则是审计司,负责监督检查整个宝和公司分散在各地的商铺收支和财务往来情况。

这就是宝和三店的来历。

到了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这里,当然不会学泰昌皇帝去废除皇店,同时也不会去学万历皇帝那样完全放手,全部交给太监去经营管理,而是下决心要在暗地里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看看大明律就知道,明朝对于民间商业合作的保护,以及商业纠纷的处理,规定的是很详细的。

这也是到了明末,社会上出现异常商业化的原因之一。

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既然有规则,那就应该遵守规则,而且他也相信,根本就用不着像万历皇帝手下的那些太监们那样,靠着破化规则来发财致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