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二八二章 开放心态

第二八二章 开放心态(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甚至可以说,他们在大明重整军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在这些人的心中没有多少祖国的概念,对于耶稣会传教士来说,他们的一生是献给上帝的,为了在中国推广他们的传教事业,他们很愿意为大明的朝廷服务,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中国人,主观上虽然是为了传教,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效果。

而那些怀揣着发财梦想,前来东方闯荡冒险的冒险家们,主要是由一些退役的军官士兵和远洋水手们构成,这些人即使在他们的本国,也是生活在法律的边缘地带,根本没有什么祖国的概念,只要多给赏赐,厚给饷银,他们就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交给那个时代的大明士卒和工匠。

而当时明朝的统治阶层,上到皇帝,下到士大夫们,也还没有如同后世满清那样形成闭目塞听的臭毛病,他们对于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都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吸收的一概吸收。

远的不说,就说性格执拗、脾气古怪的嘉靖皇帝,他在湖北的内陆地区长大,后来又一直身居大内,要说他有多么高远开阔的全球视野,那是纯粹的瞎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大赦天下囚犯,并不是无条件的赦免,而是把关押起来的囚犯,变成朝廷官办矿场内的苦力,或者是根据罪行的轻重分等,然后按照路程的远近,流放到安东、瀛洲和东番。

等到所有的元旦诏书宣读完毕之后,按照惯例,百官上表,为皇帝恭贺新春,而来自塞北草原的部落使节,以及来自朝鲜的使者,也都呈上了自己的贺表。

等到这些贺表都一一宣读完毕,时间已经过了巳时,殿内殿外跪着的大明臣子们,多数都已经是两腿发麻了,而事先没有暗藏食物的官员们更是又累又饿,跪得两眼发黑,只盼着能早点结束,回家过年。

还好,等到所有的程序走完之后,内阁阁臣们代替天子祭祀天地、祖宗、山川、社稷的那些海量的祭品,也都由锦衣卫指挥着五城兵马司的人员,集中运送到了午门外。

一起运送到午门外等候群臣的,还有皇帝在大朝会上刚刚承诺的赏赐,也就是一摞摞的崇祯银元,还有一匹匹上好的苏州丝绸和松江棉布。

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听说来往于大明东南沿海的葡萄牙人商船之上,拥有比大明更加强大的火炮之后,立刻就下令广东巡抚想办法搞过来几门进行研制、拆解和仿造,这就是大明佛朗机炮的来历。

到了巳时三刻,大明群臣们终于熬到了崇祯二年元旦大朝会的结束时刻,又一次在礼部官员和羽林卫殿前司的指引下,按照之前排定的顺序,鱼贯而出,来到午门外的广场上,跟据官品职务的大小,多少不等地领取了赏赐,分到了朝廷的祭品。

内阁阁员和军机大臣们的赏赐,当然不需要到午门外的广场上去领取,一人一千枚崭新的崇祯银元,一人十匹上好的丝绸和棉布,早已备好放到了每个阁臣的值房中。

当所有大臣、使节都离开之后,崇祯皇帝也给身边的御前侍从武官们,发放了过年的赏赐,并给他们放了个大假,愿意回家的就回家,不愿意回家的发双饷,好好地过上一个年节。

包括那些在在京的西洋传教士,不管是已经在大明京师各个衙门里任职的泰西诸夷,还是在辽东军前效力的红毛鬼子,也全都在赏赐之列。

这个年代里,西方的耶稣会传教士和退役军官士卒,以及泰西工匠技师,在大明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