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四五三章 下不为例

第四五三章 下不为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一次,十字坡和静乐城重修堡垒接近尾声,孙传庭、王嘉徵在李邦华离开灵石、西进石口之前,就联名向李邦华提出了分别处置的意见,所以李邦华也就一并请示了。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当然没有别的想法,所以这次就趁机同意了他们的提议,毕竟西北的木速蛮问题,是早晚要解决的。

五天之后的一个傍晚时分,崇祯皇帝的旨意送达山西军前,不过此时山西剿贼一线的形势,已经再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且说刘国能率领剩下的喽啰投降官军的第二天上午,李邦华就在刘国能原来大营里的中军大帐召集了麾下的众将议事。

与其让他再在剿贼的前线作战,倒不如放到辽东半岛上去跟建虏的两白旗拼命,这样倒更加保险一点。

然而即便如此,崇祯皇帝这一次在给李邦华的旨意之中,还是再次告诫他,接受贼首投降,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至于其他的事务,则全由李邦华在山西前线全权处置,包括孙传庭在静乐之战中收降的上万名俘虏,崇祯皇帝也接受了李邦华的意见,在静乐城重新修筑棱堡完成之后,将其中的汉人从贼乱民,与回回木速蛮分开处置,汉人从贼乱民八千人执行十一抽杀,而两千多回回木速蛮则全部就地斩首。

孙传庭在静乐之战以后,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一边派出小股官军精锐,进入芦芽山区寻找高迎祥、马守营等流贼踪迹,另一边则率众重修静乐城,预备将之经营为扼守汾水上游谷地的晋北战略要塞,如今正率领延绥镇边军督促着上万名收降的贼军俘虏,在汾水上游谷地开山采石,整修静乐城池。

之前,崇祯皇帝封赏了静乐之战的有功将士,但是对于收降的大量俘虏,却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只是责令孙传庭等人督促贼军降卒大兴土木,修堡筑城,以利今后大军驻屯攻守。

然而对于收降的那些贼军俘虏,不管是孙传庭还是王嘉徵,又或者是知道了情况的李邦华,都是有着不同看法的。

岚县之屠、静乐之屠的罪魁祸首,主要是马守应的回回营,而这一次收降的回回营木速蛮就有两千多人。

对这些人的处置,自然不能与投降的汉人乱民一样,十一抽杀也抵消不了他们犯下的罪孽。

更何况,这些人与大明治下的汉民不同,他们并不认同自身为华夏,念番经,信番教,风俗习惯自成一体,留在西北则为祸西北,流放东南则为祸东南,不若就地斩首了事,也可以永除后患。

对于孙传庭、王嘉徵乃至李邦华这样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可能很多政治上的观点不一样,但是他们在华夷之辩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对待夷教的问题上,那是出奇的一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