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四九八章 力有不逮

第四九八章 力有不逮(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原本的历史上,沈廷扬搞这个上书,是因为当时京杭大运河淮北段和山东段淤塞严重,南方的漕粮没有办法运到京师,九边军中乏粮已经接近崩溃。

崇祯皇帝日夜长吁短叹,急得头发都白了,而朝中大臣却人人束手无策。

就是这个时候,沈廷扬上了这个《请倡先小试海运疏》。

崇祯皇帝得之大喜,当即命令沈廷扬督造海舟,总领漕粮海运事务。

半年之后,海船造就,沈廷扬从漕运枢纽淮安出海,带着海上漕运的船队,半个月就到了天津,其中还有五天处于等风的状态,而实际行船的时间,只有十天而已,比起运河漕运来绝对是省时省力。

他武装的那些人,不是朝鲜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受尽了建虏残酷压榨迫害和追杀的辽东汉人难民。

在建虏被彻底驱赶和消灭之前,这些被武装起来的辽东汉人,不管是归安东侯毛文龙统领,还是归平壤伯刘兴祚统领,至少都是大明朝廷的友军。

也就是说东江镇越强大,建虏的后顾之忧就越严重,黄台吉再是雄才大略也不敢动不动就破边而入,来围攻大明京师了。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军阀的危害,但是眼下的形势却也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包括雄踞东南沿海的郑芝龙,及其背后郑氏家族势力,他们算不算是军阀?

当然是军阀了。

但是大明朝廷现在海上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你就只能容忍这样的军阀存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了祸水外引,甚至单纯是为了拉拢收买,你也得捏着鼻子继续坐视甚至鼓励他们发展壮大。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四月的时候,沈廷扬这位深得崇祯皇帝器重的武英殿中书舍人,因为参与进了对于郑芝龙的一些决策,受到了莫大的鼓励,很快就向崇祯皇帝上了《请倡先小试海运疏》。

这个做法,整整比原本的历史上提前了十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