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五七四章 怀恨在心

第五七四章 怀恨在心(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与此同时,也因为其古朴原始,所以对于自己的主人也就更为忠诚。

普安州的倮倮人首领龙阿佑这一支,自从洪武年间受封罗罗安抚司安抚使之后,从明初洪武到明末永历将近三百年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叛乱。

而且普安龙氏所领的这一支黑倮倮,最终之所以全族灭亡,也是因为永历年间的坚决抗清,可以说,是一支真真正正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而灭绝的黑倮倮。

贵州按察使史永安正是看中了这支普安倮倮人能吃苦、够坚韧,重然诺而轻生死的特点。

如今这一支一千二百多的普安倮倮在其土司头领龙吉兆的率领下,独立一营,号为倮倮营,守在歇马铺一处山坳的出口处,看管着山坳中劳累了一天的五千多水西城降兵。

之所以叫作歇马山,就是因为东来西往的商队马帮,在走过这条漫长的盘山道之前,必须在山坡下面停留一阵,让驮着货物的马匹歇歇脚,否则的话,驮着货物的马匹就会累趴下。

这个地方一边是险峻的高山,一边是险恶的深谷,深谷之中呼啸奔流的,正是鸭池河上游一条湍急的支流六冲河。

一条蜿蜒曲折的驿道,就在半山腰上盘旋西去。

而歇马山下的歇马铺,正是如今史永安、罗乾象等人率军,驱赶着水西城的降兵们开山凿石拓宽这条半山驿道的歇脚处。

原本跟着史永安、罗乾象整修驿道的水东、贵阳、安顺等地的苗民青壮民夫们,随着水西城一万五千多彝兵的投降,也升格成为了贵阳官军征讨水西的随军辎重兵,帮着押运军械辎重,转运稻米粮秣。

水西城中的降兵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六十里驿道虽长,却是山高林密,道路狭窄,不可能全都撒出去修路。

尤其是歇马山一带的盘山道,山高路险,容不下多少人马上去,五千多人分段施工,已是极限。

此时夜幕降临,月朗星稀,歇马山下的歇马铺一带山坳中静谧异常。

而史永安作为贵州按察使,也从这些升格为官军辎重兵的各族青壮之中,选中了一支来自普安州的倮倮人,利用水西城缴获的武器,简单武装了一下,跟着自己充任整修驿道的监工。

普安州位于贵州和云南的交界处,生活在那片高山密林之中的倮倮人,原本也是彝人的一支,只是他们比一般的彝人更封闭,更穷困,也更古朴原始。

其他地方的彝人已经主要依靠农耕为生了,但是倮倮人却依旧主要依靠渔猎和高山放牧为生。

明末时候的普通彝人,与倮倮人的差别,就像是建州女真与野人女真的差别一样。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倮倮人的人口虽然少,但却比普通彝人生性更为彪悍,也更为勇猛善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