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七六五章 几个人物

第七六五章 几个人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同样也是为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原因,当崇祯皇帝将这位前不久刚刚上书批评过自己的礼科给事中,给安排到了绥德州知州的任上之后,虽然他根本不是报复,但却被许多官员认为是一种报复措施。

至于各科给事中和督察院御史的缺员问题,吏部上报了一些补充的人选,但崇祯皇帝都压着没有任命。

如今这个时候,可不是壮大督察院和六科廊的时候。

这些明代的纪检监察机构,往往都是清流文官的大本营。

这些人高居庙堂之上,不通实际政务却喜欢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什么都要插上一嘴。

明朝时候的一些情况,与后世的时候也差不多。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喜欢进京当京官,也就是到大明朝廷的各部院寺府监等皇帝直属的机构任职。

其次,就是江南,再其次是北直隶,再其次是中原,然后是湖广,最后是西南。

至于西北和山海关外,那都是当时明朝官员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远离中枢就不说了,最紧要的是关外和西北这两处地方,一个与建虏接壤,一个与蒙古接壤,都是边患比较严重的地方。

按照明初的制度设计,这些官小权大的职位,都应该是皇帝用来制约朝中大臣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明朝后期之后,却逐渐沦为了各方党争的工具。

这些人的存在,就渐渐变成了专门找茬挑刺的。

和平盛世的时代,这些人的存在是必须的。

但是到了如今这个明末乱世的时候,让督察院和六科廊齐编满员一群人整天没事干专门找茬挑刺,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呢么!

而崇祯皇帝压下了吏部关于增补督察院和六科廊的奏章之后,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的其他尚书们,也都冷眼旁观。

特别是明朝万历以来,文武百官都将这两个地方视为危途,千方百计都要避免到这两个地方任职。

而事实上,也的确有许多大臣和官员,死在了西北和东北的边患问题之上。

正因为如此,陕北许多县城北流贼破城洗劫之后,县官被杀,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到现在为止,一些朝廷新任命的知县和县府佐贰官,也仍然没有全部到任。

路途遥远、地方不靖,当然是一个理由。

然而不愿意去,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但却不能说出口的根本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