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九五五章 平淡无奇

第九五五章 平淡无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包括如今的几个内阁大臣,也并非全都了解实情。

这也意味着,轧制之后流通出去的一千万枚当一两的崇祯银圆,其中所需的纯银,只有柒佰伍拾万两。

比起原来实打实地支出一千万两,朝廷的户部与皇帝的内务府则可以节省下来纯银二百五十万两。

这就是当初崇祯皇帝执意要铸银圆,顶替户部金华银和库平银流通的目的所在。

包括皇明经世银行之设,也为朝廷在大明各地的白银储存、转运和支出,节省了不知道多少原本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的火耗。

所以对于崇祯皇帝的心意,不管是直接掌管武备院的孙元化,还是如今的兵部尚书南居益,以及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大员们,都是心知肚明。

然而,对于九边各镇的军饷与年节前后的犒赏,崇祯皇帝却从来也不曾短缺过。

这一次也是一样,九边各镇一共四十万兵员的饷额,占了崇祯四年正旦犒赏的绝大部分。

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提高赏赐的分量,但是鉴于九边各镇有着如此众多或真或假的兵员,犹豫来去,还是接受了兵部尚书南居益的建议,继续按照过去每个兵员十块银圆的标准进行犒赏。

九边各镇与神机营、亲军三卫以及近卫军一个标准,自然也不担心他们觉得不公平。

如果当初崇祯皇帝没有这么做,那么如今朝廷的财政状况怕是早就如同历史上那样陷入崩溃了。

即便是如此,就这么一下子,皇帝的内务府和朝廷的户部,也依然需要拿出四百八十万崇祯银圆出去。

若不是这几年朝廷厉行开海通商,户部南北榷政使司的关税收入逐年增加,而内务府也通过一些垄断贸易使得财源广进,那么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的银圆进行犒赏,注定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

好在如今的形势与以往有所不同了。

不仅有了经世银行在逐渐吸纳民间的存银,而且崇祯三年以来,每一枚崇祯银圆的含银比重,也从最开始的八成,逐步调整,下降到了现在的七成五。

当然了,这其中的细微变化,却是只有崇祯皇帝和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寥寥数人才掌握的绝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