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六百四十四章:众望所归的整饬军屯

第六百四十四章:众望所归的整饬军屯(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过有心人还是发现,虽则如今朝堂之上,诸多勋贵出言支持军屯,但是,他们的言辞还是有所差别。

丰国公这个老东西跳过不说,靖安伯是抛砖引玉,也不再提。

让朝臣们关注的,是跟在后面的,以忻城伯赵荣为首的一批人,和永康侯,隆平侯为代表的定国公府人马。

这两批人,其实原本是一批人,都是出自靖难降将,以定国公府为首。

但是,随着丰国公率先因拥立之功,受到天子的倚重,和丰国公府走的较近的忻城伯忻城伯,武康伯徐勇,武安侯等几家,也随之获得了不少赏赐,形成了一支在朝堂上小有地位的势力。

还是那句话,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的,即便是那些文臣,真正能够成为天子心腹的,也是经历了重重考验。

这些勋贵武臣们,想不想效忠是一方面,能不能效忠是另一方面,效忠之后,能不能得到让他们满意的信任和重用,又是一方面。

重重顾虑隔在中间,便导致了天子和勋贵之间的关系迟迟难有突破。

而且不要忘了,重文轻武固然不妥,但是重武轻文也是国之祸事,天子即便有心提拔勋贵,可到底也要顾忌文臣的态度。

站在那些文臣的角度,有土木之役的前车之鉴,是绝不希望勋贵们再度掌权的。

这批人,事实上就是那些有心投效新天子,但是,又因为双方之间没有足够的了解,而若即若离的人。

在过往的朝堂博弈当中,这些人大多数时候,会跟着丰国公一起敲敲边鼓,但是,真正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却是顾虑重重。

这一点,在这次的廷议当中,也有所体现。

相比较丰国公和靖安伯的表态,这些人可谓是谨慎的紧,虽然口口声声愿意和靖安伯一样,但是,却又给自己留了后手。

靖安伯的表态可谓干脆,凡是涉及军屯的田亩,人员,不论是自己查到的,还是朝廷查到的,该还的还,该补的补,该处置的,统统交给朝廷调查处理。

他们不会跟天子硬顶着来,但是,找各种勋贵世家的错处总是免不了的,这种情况下,天子也不可能过于偏私回护哪一方。

种种原因叠加起来,便导致了如今的状况,在天子的控制之下,朝廷上基本没有掀起大规模的文武之争。

但是,在文臣的不懈蚕食下,勋贵武臣的地位和势力,也的确在不断的降低。

所以实际上,如果说永康侯和隆平侯二人真的是代表定国公府在表态,如果说,定国公府真的完成了和靖安伯府的联结,那么这或许意味着,在日后的朝局当中,除开英国公府之外,勋贵们会涌起新的足以发出不同声音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出现,甚至有可能,会改变如今朝堂上文武力量的对比和长久以来对抗的局面,不可不说是意义重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